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ugust, 2006

史上冤枉指数排行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厉害,你辉煌,可是在一个阴暗的角落,总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在盯着你,想方设法弄死你.他们跟你没有什么仇,仅仅是因为嫉妒,他们不 明刀明枪的跟你动手,常常是借助一个拥有权利的蠢货去干这事儿.看到这样的冤案我们常常会无明火起,拍案痛骂.这也是历史的另一种魅力:让人愤怒,悲凉和 无奈.   NO10 范雎进谗杀白起   白起是春秋战国时代继孙子和吴起之后最出色的将军,在大秦统一全国的进程中,白起参与指挥了两次足以影响历史的大战: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四十万人马, 使赵国一病不起;讨伐楚国的战争,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继孙子之后第二个攻克楚国都城郢都的大将,还挖掘了楚国先王的陵墓,使东方六国心惊胆战.吓的普遍失 去了抵抗意志.   当时秦国文有范雎,武有白起,好象很快就能统一全国了.可悲的是范雎这样一个人物也犯了小人之过----嫉妒.利用自己和秦王的关系好,老是抓机会说 白起的坏话.终于有一天,秦王在外面征战,要求白起带兵配合一下.白起认为这次战役发动起来不值得,就给秦王提了个建议,说自己不去为好。这是个纯技术性 的建议,结果被范雎钻了空子,说白起要造反,秦王本来就对战无不胜的白起有忌惮,于是赐给了白起宝剑,让他自杀.白起愤怒的问到:”为什么?”后来转念一 下子想通了,”我在赵国杀了四十万人,难道还不应该死吗?”    白起死了,秦国一时将才接应不上来,起用了范雎的老乡一个叫郑安平的人,结果这个窝囊废一出兵就捅了漏子,被活捉了.秦王有一次不经意的在范雎面前 说:”白起要是活着,怎么会遭到这样的失败呢?”范雎羞臊的脸都红了,知道秦王在埋怨自己,于是找了个机会辞职走了.结果秦国统一的步伐又推迟了几十年.   冤枉指数:9    NO9 伍子胥被杀   伍子胥是司马迁最佩服的一个历史任务,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伍员身负国耻家仇,却忍耐着巨大的悲痛和彻骨的愤怒等待时机,几十年艰苦奋斗矢志不渝, 最后终于杀回了故乡干掉了自己所有的仇人,真是一个有血性的烈丈夫!”伍子胥的伟大在于他对中国传统的那种以德报怨的观念不屑一顾,在他看来,烈火就是要 用冷水扑灭,恶人就是要用武力来制服!!!所以当好朋友申包胥责备他说:”即使国家对不起你,你也不应该反过来毁灭这个国家啊.”伍员须发倒竖说出了一句 让千古之下的小人为之颤抖的名言:”以德报怨,则何以报德!!!”

如何挽救台湾多数和大陆少数的媚日者

中国看错了日本 小的时候,我听有人说要“打倒刘少奇”。于是我就问:“刘少奇是个什么人?”回答自然是:“坏人。”如果,我当时有能力对答复我的人进行追问,那么,对方 就会围绕着“刘少奇是坏人”这一话题展开自己的论述,说出一大套理论来证实“他是个坏人”。当然,这个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打倒的是好人,他没有读过刘少 奇的书,没有听过他的讲话,更不可能和他打过交道。他对刘少奇的真正态度是——不知道,不了解,也不明白。那么,他凭什么对之进行否定的评价呢。缘因两个 字而已——“听——说”。这个“听说”,可能发生在厕所里,澡堂子里或小饭馆里。事实依据呢?他也没见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做这样一些事:因为某些传媒的影响,我们对自己不知道,不了解,不明白的事物进行评价,而且还有一番振振有辞的“理论”。如:批判孔 子的人,没读过《论语》,说美国如何好的人,没去过美国,呼喊“某物品要涨价”的人,不知道市场行情,说某个地域闹鬼的人,只怕根本没有见过鬼。 错误的传媒危害很大,甚至可以取一个族群的性命。 13世纪初期,心智不正常的儿童埃提亚,在巴黎圣日内教堂前,自称是上帝的使者,承担着带领儿童十字军收复圣地的使命。结果,这种传言致使大量儿童自认为可以蹈海如平地,于是在马塞港口赤手空拳的跳海殉道,更使成千上万的儿童被人贩子诱骗,最终卖身为奴。 此事虽然发生于德国和法国,然而就中国来说也一样。任何被错误传媒误导的民族,都不可能摆脱悲剧式的命运。在当今之中国,很多人都知道日本是中国的潜在敌 人,都明白“知己知彼,百战不怠”这个道理。甚至预言“中日两国早晚一战”,但由于对日本认识上的偏差,终有一天,我们这个民族会蒙受不必要的灾难。要我 们被对手打倒并不难,只要我们对对手做出错误判断就可以。可悲的是,我们对日本的错误判断次数多,错误信息覆盖面广,错误思想之根深蒂固已难于改变。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纠正我们这个民族对日本的种种错误认识。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同时,深知自己无力和各种传闻的力量进行抗衡,但我必须写下来。虽 然个人力量是微薄的。如果人人都因此而不愿出力,那么我们这个民族就真的无丝毫希望了。我也请各位读者积极转载我的文章。 我们这个民族,由于传闻的误导,导致集体的昏聩,不具备战胜对手的起码本领——“知己知彼,百战不怠”。因此,我们被日本人欺压一直到今天。至于明日的灾祸,则不是我们可以预测的了。

不怕吃败仗的大阪兵团 – 记日军中的另类第四师团

转帖 萨苏   对万家岭会战有印象的朋友,或许会记得那一仗被薛岳将军打得七零八落的日军第一零六师团,这个师团因为有大量原来在大阪摆摊卖菜的预备役官兵,而被称为“大阪商贩师团”。   大阪部队战斗力弱,在日军中算是有名的,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部队,却还不是一零六师团。在《现代史研究》第六期中,看到一篇日本军事历史学家关幸辅的 文章 -- 《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看完之后,忍不住要把它翻译过来。关的原题是《日本一弱かった師団》,自以为这题目兄弟的翻译还是比较贴切。   下面就是翻译后的文章,因为篇幅较长,作了一些节选,另外,加了一些自己的注解。   如果看伊藤正德的《帝国陆军之最后》或者山岗庄八的《太平洋战史》,二战中的日本军队无一不是勇猛顽强,宁死不屈的精锐之师[萨评:或者应该翻作“个 个都是亡命徒”比较好?]。然而,在陆军混过的老兵,评价起来和历史学家不大一样,至少有一支部队,就以“皇军中第一窝囊废师团”而著称,这就是番号一直 保留到今天自卫队还在使用的大阪第四师团。   大阪第四师团,代号“淀”[萨评:这个代号可谓独出心裁,其他的日本陆军师团代号多有尚武精神的象征,比如第二师团是“勇”,第九师团是“武”等等, 第四师团这个“淀”字的来源是因为有一条淀川河横穿大阪最繁华的梅田商业区,用这个代号真是既有乡土气息,又带有招财进宝的吉利。。。]属于日军中的资格 最老的师团之一,下辖四个联队,标准甲等配备,其核心为第八联队,因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获得“败不怕的八联队”之勇名(?)[萨评:这个带括弧的问号 来自原文,不是萨加的]。   从那儿以后,直到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虽然中间战事不断,第四师团却一次都没上过前线。不过,这并不等于第四师团没有表现自己勇敢精神的机 会。昭和八年,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洋二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和执勤警察发生冲突,事情越闹越大,最后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毅然带兵 砸了警察所,史称“大阪Go-Stop事件”,第四师团的“武勇”可见一斑。   昭和十二年,也就是一九三七年,因驻华日军兵力吃紧,日本陆军大本营将第四师团调到中国东北,划归关东军序列。第四师团的战斗力已经在“Go- Stop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可惜,这种“勇猛无前”的例子只此一例,倒是对第四师团军纪散漫,精神不振的报告屡屡上达天听。怎样让这支部队焕发战 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