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07

柏林购物、住宿、交通

近来德国版中有不少有关柏林购物、住宿、交通等方面的问题。其实,在精华区中也有不少的帖子涉及了这些问题,只是比较琐碎,查找起来比较麻烦。作为在柏林生活了快两年的过来人,我想把自己知道的,以及别人的精华帖中涉及的有关内容综合在一起,方便想来柏林的各位穷游儿参考。 如果有一些帖子里没有顾及到的问题,也欢迎大家跟帖提出来,我能回答、解决的尽量满足,谢谢! 购物篇(衣) 柏林作为购物胜地是名符其实的。各类商店遍布全市,购物中心、百货商场、专卖店以及超市比比皆是,抬眼可见,也可以说是一个适合各类人群消费的购物天堂了。 柏林主要的购物大街有: 1、选帝侯大街(Kurfürstendamm,中国人戏称“裤裆”大街) 全长3.5公里,有1100多家商店,商品品种齐全,物价略高于散布在各区的同类商店。选帝侯大街周围的一些街道以其时装店而闻名(但并非都是专卖店),从纪念教堂(Ged?chtniskirche)一直延伸到柏林西部别墅区起点的瀚蓝湖(Halensee)。开头一段以百货商店、时装专卖店为主,从阿登瑙尔广场(Adenauerplatz)起,逐渐变得高雅起来,在豪华的世纪之交兴建的大厦里出售的全是大名鼎鼎的设计品牌,从吉尔·桑德(Jil Sander)到圣罗兰(Yves St. Laurent)。对青年人来说是购物天堂。这条街上的主要大型购物中心有卡迪威、P&C和欧洲中心。 (1)卡迪威 (KaDeWe) 卡迪威是欧洲大陆最大的百货大楼,商品应有尽有,领导着世界的新潮流。从一层的化妆品、首饰,一直往上有男女时装、图书 、光盘、餐具、家具及厨房用具,顶层的高档食品区享负盛名。客户服务部在3楼,可以办理退税等服务,而且还可以免费领取精美柏林城区图 地址:Wittenbergplatz, Schöneberg 地铁:U1,U2,U15 Wittenbergplatz 站 网址:www.kadewe.de (2)Peek und Cloppenburg 时装店 P&C时装店是一高大多层建筑。时装种类繁多,不论青年式服装还是白领时装,或超高档的高级时装,在那里,您的愿望均可得到满足。 地址:Tauentzienstr. 19, Schöneberg 地铁:U1,U2,U15 Wittenbergplatz 站 (3)

偶然崛起必然衰落:香港正在沉没,广东怎么自救?

[“改开搞”搞到现在,也到了而立之年,中国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三十年来,无疑是香港、广东以及珠江三角洲的“河东”岁月,狮吼了三十年,风水的确是转了……您千万别把这篇文字当论文或报告看,这里头只有常识没有数据(没时间整那玩意,何况连统计数据都能作为腐败寻租的工具,这年头,您能相信谁呢?),都是闻声本人十年文字生涯、十年铜钱生涯的一手观感,问问周边文字朋友、生意朋友甚至酒肉朋友,都好象有同感,就灌水在此抛砖引玉吧,广东将给你重奖---我猜的!] 都说海外华人社会几乎都是广东人的天下,刚出国的时候,不会说粤语,在唐人街几乎寸步难行。然而,没几年的时间,风水轮流转,连闻声在澳洲的香港邻居,也要开始艰难地学习国语,澳大利亚的风景点内,如不配备国语店员,几乎等于是商业自杀。 在这样的大气候下,闻声却惊奇地看到2006年在广州居然发生所谓驱逐北方方言的讨论,两派口水仗掐得死去活来。无论对错,在闻声看来,都只说明一点:在粤语作为华语老大的地位正无可阻挡地衰退中,在包括香港、深圳和广州等“明珠”在内的珠三角正无可阻挡地失色的时候,广州网民与其说在捍卫语言,莫如说在捍卫一种正在消逝的老大的感觉。 这种老大的感觉,应该是香港人带动起来的。曾经一度在经济上遥遥领先的香港,随着中国的全面发展,以及相当一些香港人忘乎所以的政治盲动,正逐渐沉没在自大的洪流中,它所带来的旋涡和掀起的巨浪,令紧紧相邻、甚至相捆绑的广东,感觉到一阵阵下沉的寒意。 香港毕竟是在沉没,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历史的必然。香港的崛起本身,就只是一个偶然而已,正如一些更为激进的网友们所说,香港的成功只是建基于中国的苦难之上。虚伪的英国人总以为是自己创造了东方之珠的神话,而直到1949年风云突变之前,香港还是一个相当落后和混乱的乡下小城市而已,莫说上海,即令是广州,也不是它所能企及的。大英帝国管治殖民地的低下水平,早已不是什么秘密。1949年的内战消停,却为香港带来前所未有的转机,自那之后,整个中国大陆都被所谓的铁幕主动或被动地包围了,只留下香港这么一个窗口可以与外界进行交流(香港和金门岛一样,是共产党牵制住西方和台湾的小抓手,这不能不说是毛、周等的政治大智慧),全中国的所有进出口都涌到了这个小小的地方,量天朝之物力,推香港之繁荣,这样的捧场下,香港能不成为明星吗? 与其说所谓香港奇迹,不如说是

美国猛然发现,卡住它喉咙不松手的是中国

美国其势汹汹派兵波斯湾,这是商人最常见的手段:漫天开价,就地还钱。 资本家最典型的性格就是“敢于豪赌,绝不赔命”。而豪赌与赔命之间,往往就是一线之差,说到底,就是意志与精神的较量。 美国大举派兵波斯湾,就是资本家豪赌的性格:以重兵压境之势寻求对方的破绽(漫天开价)。这个对方是四方---中俄欧伊,通过这种重兵压境之势,显示自己动武的意志,看对方的变化和变化之中出现的破绽(附带效应是挽救美国急剧滑落的国际声望)。..... 而中国至今的应对很清楚也很容易:以不变应万变。.....目前国际局势如果不变,持续下去对美国是死棋,而对中国相反是好棋。眼看着处于死棋局势而急于打破死棋僵局的,是美国,最希望国际上发生点“大事”的是美国,也就是说,美国希望我们动手收复台湾,以便它动手拿下伊朗。它最清楚伊朗僵局是谁一手造成风云突变的。 我们惯常的思维方式,是考虑当美国动武伊朗时,我们如何收复台湾。呵,其实同样思维方式的是美国:希望中国动武于台湾,以便美国拿下伊朗。......按这个思路想想最近发生的国际事件,就很明白了。 台湾,对美国而言充其量只是一个亚太局部利益,就算台湾没了,美国还有关岛,还有夏威夷。而伊拉克、伊朗,是美帝国“一不小心”在重要利益地区被套住的陷阱,正如一头猛兽被陷阱夹住,正在持续流血,如果断掌求活,则残疾的猛兽将永远活不好,如果想全身而退,则必须挣脱这个陷阱,这个陷阱不挣脱,美帝国的末日一定来临。这一点,老布什非常清楚:这赔上的不但是美帝国的未来,而且还赔上布什家族的未来!(请注意,我说的是老布什,而不是现任总统小布什,老布什才是真正的垂帘听政者,而他自己本身就是美国资本利益集团的重要一员),老布什深知一旦赔上布什家族的未来,其后代下场将惨不忍睹。 其实美国现在很愿意拿台湾和中国交换伊朗,用一个美帝国的次要利益交换美帝国/布什家族的身家性命。可是,现在不愿意的是我们!这笔买卖对美国太合算了,是美帝国在当前困局下的利益最大化,但是对于我们中华民族,却没有达到利益最大化。一头被陷阱夹住在流血的猛兽,对你说:帮我解开夹子,我保证永远不再袭击你家。你会答应吗?呵,就算是三岁小孩都会说不答应----等猛兽流血死亡了,才是利益最大化----死亡的猛兽永远不会再袭击你家,才是“好猛兽”! 中央军委的手法,就是我上面说的很简单的: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要的是猛兽死亡,只要美国这个怪兽彻

数码相机终极使用39条经验技巧

走出高像素的误区   像素作为衡量数码相机质量的标准之一,常被消费者视为选购数码相机时的考核重点,许多消费者也因此走进了高像素的误区,盲目地追求高像素,将像素看成了衡量数码相机质量的惟一标准。数码相机采用CCD或者CMOS进行感光,拍摄图像的像素数取决于相机内CCD或者CMOS芯片上光敏单元的数量,理论上,光敏单元越多,拍摄到的影像就会越清晰。但是由于数码相机感光元件的面积比传统胶片的面积小很多,在有限的芯片面积上增加过多的光敏单元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图像信噪比降低、感光度降低等。众所周知,数码相机需要依靠内部的图像处理引擎来减少色彩误差。数码相机成像的原理和传统相机有着本质上的差别,通过感光元件获得的数据必须经过处理并组合,才能生成最终的图像文件,处理引擎的计算方法直接影响最终图像的质量。因此,像素的确可以视为数码相机等级的重要判定标准之一,但却不是惟一的标准,我们需要通过数码相机的综合指标来全面考察数码相机的品质。 选购技巧   感光元件尺寸的重要性   影响数码相机成像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数码相机感光元件的光敏单元尺寸对成像的影响是很大的。光敏单元的尺寸越大,感光元件对光线也就越敏感,产生的信号噪音就越小,对高光和阴影部分的再现就会更优异,对比度也更高。而在有限的感光元件面积上增加过多的光敏单元,会导致光敏单元过小而带来图像信噪比降低、感光度降低等问题。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光敏单元的尺寸大小呢?我们知道,数码相机拍摄图像的像素数等于相机内CCD感光元件上光敏单元的数量,因此,如果像素数相同,数码相机使用的感光元件尺寸大的光敏单元的个体尺寸自然较大。例如佳能PowerShot G2和EOS 1D这两种型号的数码相机的像素分别是400万和415万,PowerShot G2使用的是1/1.8英寸的CCD,每个光敏单元的尺寸仅有3.125平方微米,而EOS 1D使用的是面积达到28.7mm×19.1mm的大型CCD,单个光敏单元面积达到11.5平方微米,这也就是PowerShot G2能够达到最高等效感光度ISO400,而EOS 1D能够达到最高等效感光度ISO1600的原因。   CCD和CMOS的选择   与传统相机用胶卷感光原理来存储图像不同,数码相机是利用一个感光元件将透过镜头照射到芯片上的光线转换成电荷,然后电信号经过处理后变成数字信号,再经过图像处理引擎